人口數(shù)據(jù)信息
2021:截至2021年1月1日,烏總?cè)丝?455.89萬人,同比增加65.37萬人,增長1.9%。其中,城市居民占比50.6%;農(nóng)村居民占比49.4%;女性占比49.7%,男性占比50.3%。2020年,烏新生兒84.18萬,出生率24.6‰,同比增加千分之0.3;死亡17.56萬人,死亡率5.1‰,同比增加千分之0.5。
截至2021年1月1日,烏16歲以下人口占比31%,勞動力人口(男性16—60歲,女性16—55歲)占比58.2%,老齡人口占比10.8%。烏人口最多的州為撒馬爾罕州,394.74萬人,同比增長1.8%,占總?cè)丝诘?1.4%;人口最少的為錫爾河州,86.11萬人,增長1.7%,占總?cè)丝诘?.5%;首都塔什干市267.72萬人,增長4%,占總?cè)丝诘?.7%。
2020:截至7月1日,烏茲別克斯坦常住人口為3419萬。報告說,在總?cè)丝谥校?730萬人居住在城市,而1689萬人居住在農(nóng)村。2019年上半年末,烏茲別克斯坦有3352萬人口,因此該國的人口過去一年增長了66.71萬人。從今年年初以來,人口增加了28.59萬。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統(tǒng)計委員會
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(烏茲別克語:O?zbekiston Respublikasi,英語:Republic of Uzbekistan,Uzbekistan),簡稱“烏茲別克斯坦”,是一個位于中亞的內(nèi)陸國家,是世上兩個雙重內(nèi)陸國之一(另一個為列支敦士登)。
最新數(shù)據(jù)
烏茲別克斯坦人口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結(jié)果中首次超過3400萬。根據(jù)4月份的統(tǒng)計結(jié)果,截至2020年4月1日,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常住人口為3403.68萬,從年初開始增加了13.16萬人,即0.4%。
按地區(qū)分析,截至4月1日,撒馬爾罕州的人口最多:11.4%(占國家總?cè)丝诘姆蓊~),費(fèi)爾干納州:11.1%,喀爾西州:9.7%, 安集延州:9.2%。
截至2020年4月1日,國內(nèi)常住人口中有30.8%為工作年齡以下人群,處于工作年齡的人口為58.7%,超過工作年齡的人口為10.5%。
生育率, 2020年1月至3月,新登記出生兒童為17.04萬,生育率為千分之20.2,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0.8 (2019年1月至3月-千分之19.4)。
死亡率, 2020年1月至3月,登記死亡人口為3.75萬,死亡率為4.4,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0.1(2019年1月至3月-千分之19.4)。
移民數(shù)據(jù)方面:
美國跌出烏茲別克人最常移民國家的前三位,2018-2019年,美國一直名列前五名,占據(jù)第三或第四名。
自今年年初以來,已有1906人離開烏茲別克斯坦移民到其他國家。移民最多的地方-前往哈薩克斯坦(64.8%)。接下來是俄羅斯(29.2%),吉爾吉斯斯坦(0.9%),以色列(0.9%),其他國家占3.4%。
同期, 409人開始在烏茲別克斯坦生活。來自哈薩克斯坦的數(shù)量最多(占比34.1%),之后是俄羅斯(28.6%),吉爾吉斯斯坦(0.9%),以色列(0.9%),其他國家占9.4%。
相比與上一年的同期,出國移民和移民烏國的人數(shù)都急劇減少(后者程度更大)。
婚姻登記方面:
從一月到三月,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辦理了4.95萬對結(jié)婚登記和7800對離婚登記。
分區(qū)域來說,結(jié)婚率最高的地區(qū)是花剌子模州,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和布哈拉州,最低的是吉扎克,納沃伊和納曼甘州。
同時,塔什干,安集延和撒馬爾罕地區(qū)的離婚率最高,而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,吉扎克和納沃伊州的離婚率最低。
人口年齡金字塔
人口金字塔(單位:人) | |||
男性 | 女性 | 比例 | |
0-4 | 1766870 | 1664767 | 1.061 |
5-9 | 1683922 | 1598165 | 1.054 |
10-14 | 1500617 | 1424805 | 1.053 |
15-19 | 1296217 | 1239215 | 1.046 |
20-24 | 1419687 | 1362649 | 1.042 |
25-29 | 1616005 | 1548646 | 1.043 |
30-34 | 1523580 | 1506817 | 1.011 |
35-39 | 1264608 | 1282190 | 0.986 |
40-44 | 1038719 | 1066681 | 0.974 |
45-49 | 889583 | 935517 | 0.951 |
50-54 | 749442 | 819200 | 0.915 |
55-59 | 703547 | 796572 | 0.883 |
60-64 | 544985 | 623400 | 0.874 |
65-69 | 354844 | 416399 | 0.852 |
70-74 | 148930 | 195016 | 0.764 |
75-79 | 98191 | 130013 | 0.755 |
80-84 | 65170 | 98632 | 0.661 |
85-89 | 23652 | 44105 | 0.536 |
90-94 | 7430 | 16220 | 0.458 |
95-99 | 825 | 2887 | 0.286 |
100+ | 94 | 385 | 0.244 |
人口年齡中位數(shù)
年齡中位數(shù)(單位:歲) | |
年齡中位數(shù) | |
1950 | 23.892 |
1955 | 23.641 |
1960 | 22.186 |
1965 | 18.974 |
1970 | 17.539 |
1975 | 18.009 |
1980 | 18.877 |
1985 | 19.648 |
1990 | 19.59 |
1995 | 19.834 |
2000 | 21.034 |
2005 | 22.832 |
2010 | 24.45 |
2015 | 26.164 |
2020 | 27.809 |
歷史人口數(shù)據(jù)
歷史人口數(shù)據(jù)(單位:萬人) | ||||
總?cè)丝?/td> | 男性 | 女性 | 比例 | |
1950 | 626.41 | 299.44 | 326.96 | 0.916 |
1955 | 727.73 | 348.19 | 379.55 | 0.917 |
1960 | 852.63 | 409.44 | 443.19 | 0.924 |
1965 | 1011.69 | 489.06 | 522.63 | 0.936 |
1970 | 1208.03 | 587.6 | 620.43 | 0.947 |
1975 | 1385.75 | 677.65 | 708.09 | 0.957 |
1980 | 1589.88 | 781.33 | 808.55 | 0.966 |
1985 | 1806.13 | 891.38 | 914.75 | 0.974 |
1990 | 2039.83 | 1009.09 | 1030.74 | 0.979 |
1995 | 2279.1 | 1133.29 | 1145.81 | 0.989 |
2000 | 2477 | 1231.7 | 1245.29 | 0.989 |
2005 | 2642.78 | 1313.04 | 1329.73 | 0.987 |
2010 | 2851.59 | 1418.22 | 1433.37 | 0.989 |
2015 | 3092.96 | 1540.68 | 1552.27 | 0.993 |
2020 | 3346.92 | 1669.69 | 1677.23 | 0.996 |
撫養(yǎng)比數(shù)據(jù)
撫養(yǎng)比:1-19歲和65歲以上人口/20-64歲人口
19歲以下?lián)狃B(yǎng)比:1-19歲人口/20-64歲人口
65歲以上撫養(yǎng)比:65歲以上人口/20-64歲人口
總撫養(yǎng)比 | 19歲以下?lián)狃B(yǎng)比 | 65歲以上撫養(yǎng)比 | |
1950 | 58.34 | 79.21 | 11.27 |
1955 | 65.46 | 85.24 | 12.01 |
1960 | 83.73 | 97.11 | 12.40 |
1965 | 102.13 | 120.85 | 14.17 |
1970 | 104.58 | 138.70 | 15.04 |
1975 | 95.29 | 137.27 | 14.31 |
1980 | 84.81 | 125.00 | 12.25 |
1985 | 81.26 | 113.29 | 10.02 |
1990 | 81.14 | 112.81 | 9.12 |
1995 | 80.72 | 111.32 | 9.84 |
2000 | 72.09 | 101.84 | 9.78 |
2005 | 59.84 | 87.35 | 9.53 |
2010 | 50.70 | 73.30 | 8.18 |
2015 | 47.96 | 63.90 | 6.93 |
2020 | 50.58 | 61.83 | 8.14 |